路线纵坡的技术指标

23阅读模式

精选回答

路线纵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最大纵坡、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合成纵坡、平均纵坡及最小纵坡等。

(1)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特别是在山岭区,纵坡的大小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行车安全、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和工程造价。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应全面分析研究,以确定经济、合理的纵坡值。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自然因素,并要保证行车安全。当路线纵坡较大时,汽车采用低档爬坡,加速了零件的磨损,而且会使发动机过热,造成水箱开锅;在下坡时,制动次数较多,会因制动器过热失效造成事故。

(2)最小纵坡

对最大纵坡加以限制,并不是说纵坡越小越好。为了保证长路堑地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地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的排水,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但干旱小雨地区不受此限制。

(3)最大坡长

进行纵断面设计时,两变坡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长。坡长对车辆的运行质量和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纵坡大于5%的坡段过长时,汽车长时间采用低档爬坡或频繁制动下坡,都会对汽车造成过大损伤和安全隐患。坡长限制,是根据汽车动力性能来决定的。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从而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刹车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因此,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的影响越大。​

(4)最小坡长

最小坡长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化,导致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感觉越突出,而且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的视距等也要求坡长不能太短。为使纵断面线形不至于因起伏频繁而呈锯齿形的状况,并便于平面线形的合理布设,应对纵坡的最小长度做出限制。

(5)合成坡度

公路在平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既不在纵坡方向上,也不在横坡方向上,而是在纵坡和横坡合成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又叫流水线坡度。汽车在有合成坡度的地段行驶,若合成坡度过大,当车速过慢或汽车停在弯道上时,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的方向产生侧滑;同时若遇急弯陡坡,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冲出弯道之外而造成事故;此外,当合成坡度较大时,还会造成汽车倾斜、货物偏重,致使汽车倾倒。

(6)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某一路段的起、终点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以%计)​。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平均纵坡与坡道长度有关,还与相对高差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 01—2003)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并注意,任意连续3 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防洪的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研究形成的防洪减灾的一种新概念。它是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调整洪水威胁地区的开发方式,加强防洪管理,以适应洪水的天然特性,减轻洪灾损失。节省防洪基建投资...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是一种针对高原及山丘区水土流失现象而采取的根本性治山治水措施,它对减少洪灾很有帮助。河道演变逐渐向恶化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流域内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此,要与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综...

滞洪的工程措施

利用河道附近的湖泊和洼地,引进一部分洪水临时蓄积起来,待洪峰过后再排入原河道,叫做滞洪。为了充分发挥江河旁侧湖泊、洼地的滞洪作用,需建闸控制。在河道低水位期开闸预降湖泊、洼地的水位,然后关闸防止倒灌,...

泄洪的工程措施

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使洪水能畅通下泄所采取的措施,叫做泄洪。这些措施包括加高培厚防洪堤(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扩大行洪区等。整治河道包括拓宽和浚深河槽、裁弯取直、消除阻碍水流的障碍物等,使洪水河...

分洪的工程措施

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设计防洪标准,就要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来确保堤防的安全,分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保障保护对象的安全,当河道洪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或流量将超过安全泄量时,把超额洪水有计...

蓄洪的工程措施

利用山谷水库和湖泊洼地调蓄汛期洪水,防止洪水灾害的措施叫做蓄洪。在河流的上中游兴建水库,拦蓄汛期部分或全部洪水,待汛期过后,再将库内拦蓄的水量利用水利枢纽中的泄水建筑物有计划地下泄。这样一方面拦蓄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