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成网的工艺原理是:以水为介质,以造纸技术为基础,将纤维铺制成纤维网。
工艺流程为:纤维原料→悬浮浆制备→湿法成网→加固→后处理。
其中悬浮浆的成分包括:纤维、分散剂、黏合剂(或黏合纤维)、湿增强剂。
湿法成网工艺的优点:生产速度高,可达400m/min;适合20mm以下长度的短纤维成网;不同品质的纤维相混合几乎没有限制;纤维网中纤维杂乱排列,湿法非织造布几乎各向同性;纤维网均匀性好,产品蓬松;生产成本低。湿法成网工艺的缺点是:湿法非织造材料品种变换可能性小;用水量大。
湿法非织造土工布发展史
非织造布是较晚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的技术来源于造纸、纺织和化学纤维。从纺织技术演变而来的非织造技术是干法成网;由化学纤维延伸出来的非织造技术是聚合物成网;而从造纸派生的非织造技术是湿法成网。湿法成网是由水槽悬浮的纤维沉积而制成的纤维网,再经固网等一系列加工而成的一种纸状非织造布。
由于湿法成网与造纸的渊源,所以,目前当人们提及湿法成网历史时,还认为2000年前的蔡伦功不可没。其次是希腊和罗马学者所描述的纸莎草纸,而日本学者Inagaki所说的从公元前983年到公元4年期间用15~17mm长的纤维造纸,就更接近现在的湿法成网了。
近代,美国学者Osborne讲到了C. H. Dexter公司的长纤维连续生产纸的技术,用6倍长的纤维,生产比普通纸薄4倍的产品,而且特别均匀。这种长纤维纸的商业化是在1934年。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斜网纸机等设备,对我国湿法非织造布领域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起了良好作用。目前除浙江、江苏外,天津、上海以及山东的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生产湿法非织造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