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
排水沟道的布置受地形、水文、土质、容泄区以及行政区划和工程现状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先根据地形和容泄区等条件布置好干沟,然后再逐级进行其他各级沟道的布置。地形是布置排水沟道的主要依据。因此,常按地形条件将排水区域分为山丘区、平原区和圩垸区三种基本类型。各类地区在规划布置排水沟道时,各有不同的特点。
1.山丘区
地形起伏大,地面坡度陡,耕地零星分散,冲沟发育明显,排水条件好,有排水出路。这类地区,一般是把天然河溪或冲沟作为排水干、支沟。需要时,只需对天然河沟进行适当的整治,便可顺畅排水。但多雨季节,山洪暴发常对灌区造成威胁。为此,常须沿地形较高的一侧布置山坡截流沟,用以拦截和排泄山洪,确保灌排区安全。
2.平原区
地形平缓,河沟较多,地下水位高,常有涝渍和盐碱威胁,排水出路有时不畅。这类地区,控制地下水位是突出问题,选择有利的排水出口是规划布置的重点,干、支沟尽量利用原有河沟,需要布置新沟道时,由于地形平坦,常有较多的布置方案,应进行比较,选择最优布置方案。
3.圩垸区
圩垸区是指周围有河道并建有堤防保护的区域,汛期外河水位常高于两岸农田,存在着外洪内涝的威胁,平时地下水位经常较高,作物常受渍灾,因此防涝排渍是主要任务。
排水系统规划应按地形条件采取高低分开、分片排水、高水自排、坡水抢排、低水抽排的排水措施。为增大沟道滞蓄能力,加速田间排水、减少排涝强度和抽排站装机容量,规划时应考虑留有一定的河沟和内湖面积,以滞蓄部分水量。干支沟应尽量利用原有河道。当天然河道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时,应按照排灌标准所需要通过的排水流量浚深和拓宽,个别过于弯曲的河段还应裁弯取直,保证排水通畅。对于圩内弯曲凌乱、深浅不一的天然河港湖汊,要大力进行整治,能用则用,不用则废,以保证排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对于无法自流排水的地区,应建立排水站进行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