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
1.测量内容和精度
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必要的水准点等。施工测量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是确保线路、高程、尺寸、形状正确的手段,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2.导线复测工作
(1)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来控制时,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的复测工作,核对施工现场与原测现状是否吻合。
(2)导线复测要求精度较高,应采用现代先进的测量仪器(如红外线测距仪等)进行测量,测量的精度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在进行正式测量前,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认真检验、校正,以确保其测量精度。
(3)当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当适当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达到能互相通视。
(3)当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当适当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达到能互相通视。
(4)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中未具体规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角度闭合差(″)为±16n,n为测点数;②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5)复测路基工程的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6)对一些有妨碍施工的导线点,在施工前应当加以固定,固定方法可采用交点法或其他的固定方法。所设置的护桩应当牢固可靠,桩位应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设在路基的施工范围以外。其他控制点也可以参照此法进行固定。
3.中线复测工作
(1)在路基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为确保线路准确无误,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
(2)在恢复中线时,应特别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进行闭合,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以便得到快速和正确的解决。
(3)如果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要进行局部改线时应做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对此类错误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
(1)在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当仔细进行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进行闭合,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联系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差应当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的规定办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为20L(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水准点闭合差为±30L(mm),其中L为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计。
(2)两相邻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地段、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要符合测量精度的要求,并与相邻路段的水准点闭合。
(3)如果发现个别水准点受到施工影响时,应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
(4)增设的水准点应设置在便于观测的坚硬岩石上,或设置在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混凝土桩上。
5.横断面图核对
路基的横断面图是否准确,关系到施工放样、工程量计算、施工标准、场地布置和工程结算等。在路基工程正式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图,如果发现问题应进行复测,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如果设计单位未提供横断面图或资料不全,应按照有关规定全部进行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