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
扁丝编织土工布以其相对密度低、拉伸强度高、渗滤性好、防老化、耐酸碱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水利、电力、公路、铁路、抗洪、围海造地、人工岛、长江航道整治、环保等领域。
20世纪30年代,H. Jaeque曾通过聚氯乙烯薄膜的拉伸,发现制造薄膜切割扁丝(纤维)和裂膜丝(纤维)的可能性。随后,德国I. G. Farben工业公司申请了第一个由薄膜制造纤维的技术专利。
50年代,O. B. Rasmussen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可以用薄膜挤出和拉伸设备生产织造用纤维。
1963年,日本萩原公司首先生产出聚丙烯扁丝,并织造塑料编织袋取代天然黄麻袋。
1964年,美国Eastman化学公司用薄膜制成的纤维,生产捆扎农产品的绳索。
1965年,欧洲开始工业化生产单轴向拉伸切割扁丝(纤维),并织造工业用包装袋。
我国薄膜切割扁丝法机织布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6年,工贸合营常州塑料编织总厂(原常州红卫塑料厂)首先用高密度聚乙烯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批薄膜切割扁丝,并制成第一条塑料扁丝编织袋。
1976年,常州塑料编织总厂从日本引进年产2500万条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即有管膜法水冷扁丝(拉丝)生产线及圆织机。
1976年,在长江嘶马护岸过程中,成功运用了常州塑料编织总厂生产的扁丝编织土工布进行护底。
1981年,常州塑料编织总厂引进瑞士苏尔泽(Sulzer)4m幅片梭织机,生产塑料扁丝编织布。
1984年,全国塑料编织行业经济技术联合中心成立,常州塑料编织总厂任理事长单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塑料扁丝编织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出口量也成倍增长。
1982年,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采用常州塑料编织总厂生产的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圆筒布),使用于上海黄浦江围堰工程。
1990年,常州塑料编织总厂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扁丝编织土工织物冲灌袋技术,用于为解决上海浦东开发区水源水质而建的陈行水库,用量达50万m2。
1995年,常州塑料编织总厂与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研发了国内第一块编织土工织物软体排,并成功用于武汉长江界牌河段综合整治,至今用量已达2000万m2。
1999年常州塑料编织总厂(现江苏常编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负责起草国家标准《GB/T 17690—1999土工合成材料 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的排名之首单位。
1999年,江苏常编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防老化编织袋首次以50万条大批量用于甘肃疏勒河引渠工程,历经19年之久,产品依旧完好。
2007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江苏常编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防老化砂袋50万条用于电力输送固沙工程。
2008—2009年,江苏常编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扁丝编织土工布大量用于曹妃甸通路路基工程、天津临港工业园区围海造地、天津南港工业园区围海造地工程的软基处理,数量达达1200万m2。